“枸杞多糖像‘一堆混合树枝’,由多种单糖,如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等通过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复杂的分支和空间结构,如同混合在一起的树枝,在结构和组成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近日,谈起最新枸杞品质成因研究成果时,自治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闫亚美说。
近年来,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种植产区从宁夏向青海、新疆、甘肃等省区不断拓展,枸杞的品质及药用价值差异性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自治区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与深加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闫亚美带领团队围绕枸杞品质的成因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从产地气候条件、采收期及商品特性、采收方式等多维度揭示其品质和成本成因,为宁夏道地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破解枸杞“品质密码”:从田间到实验室的科研探索
宁夏是枸杞的传统产区,枸杞产业被誉为宁夏的“金字招牌”。在枸杞的良种繁育、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品牌影响、标准体系建设、市场交易等方面,宁夏长期以来保持领先。
但随着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布局枸杞种植产业,枸杞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不同产区枸杞品质差异较大,如青海等产区枸杞颗粒普遍较大,糖分含量较高;另一方面,青海产区采用枸杞果实留树棒采的生产方式,较宁夏产区枸杞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闫亚美深知,这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更是宁夏枸杞实现突破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为此,她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系统性的调研,深入枸杞核心产区、穿梭在枸杞田间,与经验丰富的种植户促膝长谈,详细记录每一个种植细节,了解气候条件、采收延期对枸杞品质的影响;走进实验室,在精密的仪器运转中,以不同产区枸杞为样本,对其化学成分及表观特征进行细致分析。
“宁夏农科院早期研究表明,宁夏所产枸杞在多糖、黄酮等成分的累积方面具有优势。”闫亚美说,基于此,他们又分析了宁夏和青海两地2022年至2024年的平均气温。从气象数据可见,宁夏枸杞果实成熟期处于高温环境,这导致宁夏枸杞即熟即采(花后35天左右),而青海枸杞具有较长的留树期(花后55天左右)。
为解开枸杞生长周期与品质关联的“密码”,科研团队深入枸杞主产区开展专项调研,选取宁夏、青海两大核心产区,以宁杞1号和宁农杞15号为研究对象,将枸杞采摘期推迟约10天,通过动态监测果实生长指标与成分变化,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
以宁杞1号为例,在果实形态方面,宁夏产区成熟果实平均单果重0.41g,青海则达1.33g。随着留树时间拉长,两地果实持续发育:宁夏产区枸杞在9天后单果重增长27.6%,青海产区枸杞12天后增重0.5%。但即便经过延期生长,宁夏枸杞的个头仍不及青海枸杞“壮硕”,说明采摘期并非决定果实大小的核心因素。“在药用成分变化上,科研人员发现,宁夏、青海成熟的宁杞1号果实多糖含量分别为0.34mg/g和0.27mg/g。”闫亚美说。更有趣的是,延期采摘后两地出现枸杞多糖含量不增反降的趋势,宁夏产区枸杞在9天后多糖含量下降7.5%,而青海产区枸杞在12天后多糖含量下降3.7%,仍显著低于宁夏产区。
枸杞多糖作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枸杞标志性药用成分,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独特功效一直是科研攻关的焦点。
闫亚美和团队研究发现,宁夏产区枸杞多糖中的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最高,且随枸杞果实大小等级递增,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核磁信号呈递减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对降血糖相关酶抑制活性贡献突出,因其检测简便、精准度高,有望成为评估枸杞多糖品质的关键指标。
研究中,对比宁夏和青海两地生产成本,科研人员还发现,宁夏在种植与采收环节投入均高于青海,后者凭借留树棒采的低成本优势获取高额收益,凸显出不同产区在枸杞产业中的竞争差异与发展路径分化。研究团队包括区内外其他团队对枸杞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性较为统一的结论是:宁夏及其周边地区枸杞具有较高的多糖(药用成分)含量、较低的可溶性小分子糖(能量糖)含量。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枸杞品质的微妙关系,为枸杞多糖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有望推动枸杞产业向高附加值、标准化方向迈进。
建言献策促发展:助力打造宁夏道地药材“金名片”
政协委员不仅代表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和担当。成为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委员后,闫亚美更是将履职舞台延伸至枸杞田间,把产业发展需求转化为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持续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声。
闫亚美在“关于宁夏枸杞品质及成本成因分析研究报告”中建议,加强枸杞药用质量标准制修订,通过不同产区、不同生产方式样品的采集和比对,结合最新枸杞功效物质研究成果,找准宁夏枸杞的道地表征,提升药典中枸杞药用品质检测对象的准确性,制修订一批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专属性的枸杞药用功效成分分析评价标准,构建枸杞药用质量标准体系,增强宁夏枸杞道地药材品牌优势。
“要坚持丰产、稳产、高抗、特异枸杞品种选育。”闫亚美谈道,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遵从药典规定指标原则,以差异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利用我区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优势,持续实施枸杞育种专项计划,强化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枸杞育种研发中的应用,选育优质、丰产、稳产、高抗、特异的专用型枸杞新品种,为我区乃至全国枸杞产业发展提供种源支撑。
如何进一步擦亮宁夏枸杞药用品牌?闫亚美说,要以数据化和数字化为支撑,加大宁夏枸杞药用价值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宁夏枸杞的药用品牌优势、区位优势、道地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联合西部枸杞产区,组建多省区共同参与的枸杞产业共同体,在种质创新、生态栽培、贮运加工等方面协同发力,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药用枸杞相关创新平台,将宁夏打造成药用枸杞产地和枸杞技术研发高地。
枸杞原浆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枸杞加工产品形式,以枸杞鲜果为唯一原料,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
“枸杞原浆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增加茨农收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枸杞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闫亚美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关于推动枸杞原浆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尽快制修订枸杞原浆质量标准、加大枸杞原浆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枸杞原浆产业科技攻关、加大枸杞原浆科普宣传力度等方面,为推动我区枸杞原浆产业健康发展鼓与呼。
履职中,闫亚美坚持“调研在一线、建言有实招”,通过参加政协会议、学习培训、专题协商等活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展望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强化责任担当,深耕专业领域,精准建言献策,特别是在推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以实干实绩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记者 单 瑞 邓 蕾)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